第(1/3)页 在何晴主演的连续剧《一代名妓李师师》中有一段经典的剧情周邦彦和李师师一场欢好,恰好云消雨歇之时,宋徽宗却来了。 没地方逃,周邦彦只能躲在床底下,然后,就听了整整一夜的床,等宋徽宗走了,他满含醋意的作了一首词,也就是后世被人津津乐道的《少年游》。 结果好死不死的,不知道怎么传到了宋徽宗的耳朵里,然后他就被皇帝找了个由头贬了官。 很有戏剧性,也充满了荒诞不经,但这件事绝不是杜撰,而是明确记载于南宋诗人、词人,仪真录事参军张端义所著的笔记体史《贵耳集》中。 这本书也是后世史学家公认的考据《宋史》的重要依据之一。 故事是不是真的不重要,但周邦彦确实很有名,他少年成名,曾作《卞都赋》,使“卞京纸贵”,更是宋代著名词人、诗人,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,排名还在李清照之前。 他历经三帝,官虽然都不是太高,但大都清贵神宗时任太学正,后出京任溧水县令,任内为政敬简,受百姓称颂。 哲宗时回京,再任国子监主薄,后转秘书省正字,转任校书郎。 徽宗时,升考工员外郎、再升卫尉少卿、宗正少卿,兼仪礼局检讨,其间提举主掌音律诗词的大晟府,后拜秘书监。 要是做一下概括,他这辈子主要做了四件事作词、教学、作曲、修书。 包括中间虽然数次转任地方,皇帝依旧让他“管勾学事”、“兼事修书”。 所以要说有一本南宋举子必考的《仪礼注疏》是周邦彦手抄的,还真就不奇怪,因为他大半辈子干的都是这个工作。 但南宋周邦彦的手抄本能流传至今,这就相当让人不可思议了。 不是说不可能,流传下来的宋朝的手抄本也不是没有,各大拍卖会中时不时就能见到。 李定安觉得奇怪的是,来历这么不一般,价值这么高,还保存的这么完好的手抄本,自己竟然没听过? 这就好比突然冒出了一份苏轼或是王安石的亲笔手稿,之前却没有传出一丁点的风声和征兆。 周邦彦又不是什么冷门人物,清真居士的名气还是相当有知名度的。好,抛开这个不提,《秘书省管下校书郎朱记》总有人认识吧? 这妥妥的宋版手抄本,而且是宋代皇廷内府藏书,再看品相,摆明一直都是精心保存,而非从墓里挖出来的。所以这样的东西早该名动天下,既便问世,也不该出现在什么展览会中,而是苏付彼、佳士德、嘉德、保力之类的大型拍卖会,上拍之前,必然被炒到爆炸的那种。 包括现在,展览会举办了一个多星期,迄今为止价值最高的一件藏品不过是宣统时期的一份圣旨,标价不过八百多万,能不能卖出去都不一定。 做做对比至少两亿的手抄本,这是什么概念? 心里震惊的不要不要的,他下意识的又翻了一页,想看看具体内容,然后,感觉眼睛就跟瞎了一样。 这是什么? 或方或圆,或阴或阳,或朱或白,或篆或楷……这一页纸上字有多少不知道,就说印,足足十几枚,盖的密密麻麻,几乎没有一点缝隙。 也就是纸不够,不然绝对还会再盖几方上去。 读的就是“宋元明清”考古,又天天泡在国博,对这些印章李定安不要太熟悉 依然是九叠篆刻大方官印《内殿秘书之印》……这是靖康后高宗朝,也就是赵构时才刻的南宋内府书画鉴藏印章,同为秘书省藏书方印之一。 小篆方形白文印《缉熙殿宝》……这是理宗朝始见的内府藏书印章。 同样是九叠篆刻,满朱文方形印《祝融之后》,这是南宋倒数第二位皇帝端宗时的藏书印章。 再往下看《翰林国史院官书》……先说这“翰林国史院”修国史、典制诰、备顾问,等于尚书、中书、门下、秘书四省合一,是元朝的最高中央机构,没有之一。有这枚印,就等于这本书被元朝翰林国史院收藏过。 《文渊阁》满白文印,这是明代内府藏书印鉴。 朱文大印《广运之宝》,这是朱元璋亲自下旨刻的,为明代帝宝之一,专为藏书、赐书之用。说明这本书至少有一位明代的皇帝看过,还盖了章。 还有一方朱文长方印,同样是明代藏书印鉴之一,《国子监公用书籍记》,说明皇帝看过后,又赐到了国子监…… 往下还有天禄琳琅……这是乾隆早期建的藏书楼,印与楼同名,其中藏书全部都盖有这枚印。 还有《五福五代堂宝》、《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之宝》……哈哈,这两方印章的来历更是不简单 嘉庆二年,乾清宫大火,殃及昭仁殿,天禄琳琅藏书被烧了近半。太上皇乾隆帝痛心不已,下旨重建乾清宫及天禄琳琅,建成后,又令臣下凡楼内剩余藏书,前副页必盖《五福五代堂宝》、《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之宝》,后副页必盖《八徵耄念之宝》和《太上皇帝之宝》。 李定安直接翻到最后,果不其然,副页上的那两枚大印不要太刺眼。 看到这里,他已然不知道怎么评价了等于这本书,自南宋赵构开始,就被宫廷内府收藏,历经宋、元、明、清四朝,就没有断过代。 而且绝不止一位皇帝看过,因为光是天子印玺,就足足有三位南宋端宗、朱元璋、乾隆。 所以说,两亿算什么,再翻一倍怎么样? 看到这十多枚印章,葛教授没有拍案而起,大声惊呼,而是不动声色的把自己叫了过来,就说明定力够强,修养够到家。 包括李定安,惊的愣住了一样,怔了半晌才倒吸了一口凉气,直愣愣的看着男人和女人“这书哪来的?” “还能是捡的不成?当然是买的……”男人有些不耐烦,“你们到底看不看?” 废话,当然看。 这东西要是真的,少看一眼都是损失…… 李定安几乎拿出了十二分的本事,恨不得把眼睛钉到书上。 再翻一页,终于看到了内容,和封面一样,字迹已有了点“虚化”的感觉,颜色也有点淡,已然不是黑,而是“灰”。乍一看,像是泡了水,其实是年代过于久远,色素逐渐流失所造成的现像。 字迹很工整,结构方正茂密,笔画横轻竖重,笔力雄强圆厚,气势庄严雄浑……标准的颜体楷书,也符合宋代官方手抄文书的书写要求。 第(1/3)页